close

  因為.你聽見了我是由一位長期接觸生命末期的癌症患者及愛滋病患的伴護
瑪麗.德.翁澤所著,書中旨在挑寫瑪麗在安寧療養院工作時,面對死亡時陪伴
臨終者的心情,其中包括了病患心態上的轉換,臨近死亡時不同的人性態度與敘
述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各種情愛,從而散發出生命的光輝,繼而控索生命、肯定生
命、充實生命,遠離死亡所帶來的不確定感及恐懼。

  書中有一段對於死亡的描述令我印象深刻:「死亡就像是艘航向地平線的船
,會有消逝的時刻,但並不是我們肉眼看不見,它就不存在。」是的,千百年來
,人們之所以刻意忽略死亡,乃是因為害怕它!但我卻覺得就是因為有死亡才能
凸顯出生命的意義,才使我們更加珍惜每一個可以呼吸的機會,每一顆可以體驗
世界之美的心靈。

  人的一生當中最富有意義的時刻,無非是當發現了生命的真諦,感受到了愛
的力量,在獲知即將不久於人世之時,我們都以為病患應該是很脆弱的才是,不
過那都是因為我們忘記人類與生俱來的勇敢及堅強。書中各個主角用截然不同的
心情來面對,正是因為他們都明白生命的可貴在於充實自己,努力度過每一分鐘
,並且能從無奈中尋找到自由,這才算是真讓生命完整實現。

  生命其實是很脆弱的,從古至今多少人恨不得自己可以活得更長久。但還是
會有些一時想不開的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們自私的以為死就可以解決所
有的問題,卻將悲痛遺留給在這個世界上所有愛他的人,讓愛他的人生活在陰影
之下,用一層層自以為堅固的屏障封閉了自己的心。但也總是在他人一句無心的
話、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喚起了心靈深處最沉重的哀傷,永遠永遠活在自責當中
……

  為什麼會自責呢?那是在自責自己因為一時的忽略所造成的悲劇,忘了告訴
所愛,生命有無限的可能,生死只在一念之間,唯有活著的人才能擁有希望、擁
有未來;忘了適時給他一個擁抱、一句肯定,讓他明白還是有人愛著他的,有人
會因為失去他而感到難過……縱使沒有人應該為他人的生命負責,可還是會覺得
傷悲,那全是因為愛。

  愛,這個人類最根本的渴望且每個人的心均能了解的語言。

  本書雖是在述說死亡,但真正讓這本書洋溢出光采的卻是愛,父母和子女之
間無法斬斷的原始之愛;情人間約定共度生世的患難之愛;知己難尋的朋友之愛
;伴護與病人共同面對死亡的愛……愛用不同的方式存在於這美麗世界的各個角
落,即使心中存有再多對造物者不公的怨恨,最終都會因為愛而看見生命的奇蹟
。就算是對面對從小遺棄自己的母親,少女仍舊希望和這個在內心中始終懷念著
的摰親共度餘生;明白了醫學也無法治癒身體上的病痛,路易決定和結髮妻子一
同攜手共看日出、日落;認為唯有自己選擇死亡時間的男士,因為有個朋友願意
傾聽他心底的聲音,而告訴自己要好好的活下去……如果說,這個世界能有什麼
事物、情感能與死亡抗衡的話,那必定就是愛了!

  愛雖然無法像死亡一樣奪去一個人的心跳,但愛卻可以超越死亡,使他的思
念永恆存在;死亡是可以讓臨死之人看清生命的最後是值得珍視的,但有愛的存
在,它就會帶領我們的心去看這個動人世界。因為心中充滿了愛,所以是柔軟的
、世界才會是繽紛的……瑪麗亦說:「伴護是愛與奉獻的事。」可見,愛是多麼
重要阿--對每個人來說。

  我們是可以思考死亡,但是永遠都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可以思考的機會;我們
不需要問人生為什麼必須經過挫折才能成長,只要確定有成長就能體會到生命的
所有;我們不需要反抗死亡或懷疑死亡,只要是為了生命而奮鬥的一切都是值得
的,相信靈魂的永恆性。

  所有的生命都是恩賜,沒有人可以否定!唯有在一個充滿愛、希望、勇氣與
探索的心中,一切才有意義,記得有段話是這麼說的:「當一個面對內在的黑暗
,導致深層部分支離破碎、傷痕累累而疲憊不堪時,突然會莫名湧出一股強勁的
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帶領我們度過所有的難關,從而穿越死亡的恐懼,煥發出
生命的所有可能與不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呆玲.玲散心事 的頭像
    呆玲.玲散心事

    呆玲.玲散心事

    呆玲.玲散心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